新闻动态

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
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21:52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坊市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,

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不断的社会更迭中逐渐建立起的体系

,西周时期坊市制度已经开始萌芽,春秋战国时期坊市制度逐渐形成,秦汉时期,坊制有了突出的进展,当时城内的居民区划被称作闾里,且布局已比较规则整齐。

魏晋以后,坊市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,隋唐则沿袭了前代的模式,并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和规则化,达到了中国历代社会管理、城市规划的一个顶峰,

也是城市封闭结构发展的高峰。

一、唐朝长安城内坊市制度的科学性

中国传统城市发展格局以及规划治理既受当时政治方面的影响,又被本身历史条件所制约,唐朝长安城内的坊市制度发展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,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
1、坊市制度是经过一定历史积淀形成的

唐朝坊市的分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,坊市制度自西周萌芽,秦汉开始有了突出的进展直至唐朝时期达顶峰,这一过程中坊市制度规模逐渐完善,管理体系越发严密,

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。

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,坊市制度的发展也十分成熟,长安城内以中央南北大街为中轴线,东西两郭的街道和“坊”“市”相对称,形成棋盘格式。

可以看出,

长安城作为唐朝都城,市坊布局相当规整。

由此可见,坊市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,而是经过历代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的。

2、坊市制度集中体现帝王意志

作为一个农业大国,“以农为本”自然是古代帝王统治者的集中一直体现,由于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之生机,

所以自古以来农业发展始终居于社会发展的首位

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,唐朝时期在农村实行